野生象群对人类的信任在逐渐增加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杨翔宇搜寻监测迁徙野生亚洲象3个多月
野生象群对人类的信任在逐渐增加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开幕。开幕式上一段《“象”往云南》的短片,记录了16头野生亚洲象走出栖息地,历经17个月跨越大半个云南,北渡南归历程。
短片中不少素材是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拍摄。一段“北漂”历程后,9月10日象群渡过把边江重回普洱市。其间,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24小时追踪监测。曾负责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的分队队长杨翔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个月的监测能明显感觉到象群对人类的信任在逐渐增加。
“追火”改“追象”
新京报:为什么森林消防会来“追象”,在此之前你接触过大象吗?
杨翔宇:我在云南森林消防总队信息通讯处工作,日常工作以森林火灾扑救预防、应急救援任务为主,我们有较为成熟的无人机队伍和指挥系统,有对于山林地形信息的丰富研判经验。象群首次进入玉溪峨山地区,我们的职责是负责配合做好24小时无人机监测和地图标绘工作。
在这之前我跟亚洲象接触很少,唯一一次是在2016年,三头亚洲象落水救援,当时我正好在总队值班,负责救援信息的上传下达。也听说,有老兵在二零零几年曾经救过被捕兽夹困住的小亚洲象。
新京报:还记得刚接到任务时的情景吗?第一次亲眼看到野生亚洲象群有没有害怕?
杨翔宇:记得特别清楚,5月27日下午我接到任命,担任云南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队长,带领9名队员立即前往玉溪市峨山县进行亚洲象应急搜索,刚开始心里肯定害怕。
下午三点刚到指挥部就看到大象本尊。在航拍的俯视镜头下像小猪一样,在山头上拱吃的,还挺可爱的。但很快象群显露出下山进县城的趋势,山下有学校、工厂,它们进发时很霸道,还推倒了一些墙体。村民没见过大象好奇围观拍照,我们立即上报指挥部,协调当地政府交通管制,将群众悉数转移到峨山消防大队三楼楼顶,距离象群也就100来米,看着它们在空无一人的县城里横行。
我们也开始意识到,象群有自己的自主思维,不像山火,按照风向风力地势等有规律可循,甚至换个无人机电池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幸亏指挥部一直有亚洲象监测专家和林草局专业人员,教授我们亚洲象的生活习性和监测技巧。
新京报:换块电池的工夫大象就能跑很远吗?在山里追象没电了怎么办?
杨翔宇:无人机来回换组电池,大概需要十分钟。大象的爆发力很强,别看它体型笨重,一个小时就能跑两三公里。6月下旬有次,象群一晚上奔袭30公里,云南复杂地势里无人机有效检测范围也就两三公里,我们晚上在山里开着车跟着跑,光转场就转了13次。
无人机每四五十分钟就要换一次电池,重点区域的行进一般两三架无人机同时飞,但机器也不能一直持续作业,大象休息或便于监测路段会有一台跟拍的情况。电池我们一般随身带10组,还会随车带一个小型发电机,但功率小充电速度赶不上耗电速度,就会协调当地供电所的兄弟协助。
我们追象三个月左右。一开始不熟悉怕跟丢,10个人集体上,大象作息跟人相反,白天睡觉晚上行进,每人每天也就睡两三个小时。人员增派后,最多有32人参与追象,那时也熟悉工作了,5个人一组轮班倒,就有休息时间了。
大象回家更大程度是自己意愿
新京报:象群能意识到你们一直在跟着吗?
杨翔宇:大象特别聪明,智力水平近似于六七岁孩子,我觉得它们知道的。西双版纳的监测人员说,拍到过大象踩地上无人机的影子的画面。我们换电池时还会想,它会不会等我们?会不会没无人机盯着,它们不习惯?但是后来证明是我们多虑了。
新京报:它们有什么特别聪明的表现吗?
杨翔宇:它们会用简单工具,比如会用树枝挠痒、驱赶小象身上的蚊虫;会自己用鼻子拧开水龙头、到田间推开井盖找水喝。
吃东西越来越挑食。玉米不会连秆吃的,把玉米撇下来用脚踩着,拿鼻子一层层剥开,皮拿掉须择下,只吃芯;西双版纳的监测队员告诉我们,曾经发现它们吃农户的橘子,表面看很完好,但里边果汁已经全被吸光了。
它们特别喜欢玩泥巴,用鼻子吸往自己身上喷。我们就跑去问指挥部的专家,怎么老喜欢去泥地里边儿打滚?专家说一是可以除去身上的细菌,二是能防晒、防蚊虫叮咬,别看亚洲象皮糙肉厚的,还是挺敏感的。
过河流、公路等危险地段时,它们会派一头公象,像侦察兵一样在地势较高的位置观察,跟在开会似的回来跟象群碰头,然后决定怎么行进。这样的行动轨迹每次都特别明显,在玉溪红塔区的漯河,河岸堤坝对于大象来说比较高和陡,我们提前预判它们的行进路线,在岸边用土堆了缓坡,象群就在南岸来来回回走了三四个小时,最终才确定路线,到达河对岸。
新京报:你们会不会设置一些障碍,尽量不让它们向北走?
杨翔宇:进入昆明地界以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海拔也很高,象群自己可能也感觉到了食物的减少和海拔的不适应,我们会在一些路口用大卡车封堵,有意识在一些路线上投食,慢慢它们就转头向西走了。但实际上卡车对于大象来说其实构不成阻碍,所以回去更大程度还是它们自己的意愿吧。
拍下象群睡觉萌照
新京报:有一张大象围着小象在草地上睡觉的照片特别出圈,当时是怎么拍摄到的?
杨翔宇:这张照片是我们机组的张雄拍到的。6月7日,象群行至晋宁区赖家新村,就在我们对面山上休息。前一天夜里下了雨,清晨雾气消散,张雄他们无人机镜头扫过去,象群在休息,很有规律朝一个方向首尾相接,把小象包围在中间,画面特别美好纯粹,我们都特别受震撼。画面太有爱了,感觉被萌化了。
过了这么长时间,再想这个瞬间,其实就是大象那种单纯美好,那种有爱的家庭观念打动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小象个子矮还不到一米,大象在前面经过时就会清除障碍,把栏杆都踩扁;下山时母象会在前面用自己的脚帮小象抵住,帮它下坡;经过县城时候有小象掉队,大象群就折返回来,在街上等了40多分钟一起离开。
新京报:你们有没有跟象群有过更近的接触?如何让自己避免面临危险?
杨翔宇:虽然体形大但大象的脚垫非常厚实,所以走起路来几乎没有动静,有几次我们在点位上跟踪拍摄象群时,发现它们从我们身后出现了。甚至在玉溪市红塔区时,队员们夜间转场碰上了穿过公路的象群,一下子就清醒了,把车辆熄火,关掉车灯,屏住呼吸。能观察到亚洲象往车里看,甚至把鼻子怼到车窗玻璃上闻里面有没有食物。
大象对于声音和动态比较敏感,对吃的感兴趣,我们保持安静,车上恰好也没啥吃的了,就安全度过了这次危险。大象肯定能知道车里有人,但它不会大喊大叫对我们示威,对人还是比较友善的,若无其事地就走开了,
一路监测见证幼象长大
新京报:三个月的监测能够感受到这批北上象群的变化吗?
杨翔宇:能明显感觉到象群对人类的信任在逐渐增加。一开始它们是不吃人类投送的食物的,后期逐渐信任人类,也表现得越来越随意。云南当地对于野生动物破坏有保险赔偿,当地人对于象群到来没什么大意见,晋宁有村民还把自家玉米全部割下来给大象吃,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见过大象,怕它们吃不饱。大象走了之后,当地还兴起一句“吉象(吉祥)入玉溪”。
象群中小象去年10月份才出生,北上时还没有消化功能只喝母乳,到了今年南下时我们就监测到小象开始吃一些玉米作物,我们一路监测下来,它也不断长大了。
新京报:在北上象群中有你再见一眼就能认出的大象吗?
杨翔宇:很多头,有一头母象象牙外露很明显,有一头短鼻象鼻子明显更短,另外,体形稍小四头象天天一起嬉戏打闹。有时候晚上做梦都会梦到它们。以前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朋友给我看其他象群的照片,一看就说肯定不是这一群,别蒙我了。
COP15大会期间,我们协助普洱市政府阶段性监测,10月8日我来到它们的栖息地再次见到这群象,心里挺高兴的。我看好像又胖了点儿,它们这几天在山上吃吃喝喝的,感觉过得很不错。
新京报: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接触,你觉得人类在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方面还能做什么?
杨翔宇:其实你看,野生动物和人类各自生活区域是有区别的,但当我们走到一起的时候,相互宽容友善就可以相处得更和谐。我之前了解普洱一些地方会设立大象食堂,专门为它们种植吃的,以避免象群破坏农田、伤害农户。这次象群北移,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野生生物群体,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到野外减少垃圾污染,与它们相遇的时候保持善意,就是我们能做的了。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编辑:刘星辰】
标签:
推荐文章
- 恐龙呼吸道感染首个证据发现 几万年前的恐龙也患感冒
- 台风“圆规”携风裹雨来袭 广东深圳、珠海等地停课停工
- 西藏米林“家庭农场”:引领种植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 从东北到西北 他在“军垦第一城”规划着城建未来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21千米
- 环球影城过山车突然停驶 游客被困十米高
- 新版控烟条例效果如何?禁烟区依然烟熏火燎
- 还在打赏假脸女主播?来看视频“变装秀”
- 大雨洪水中的这7个瞬间,让我们流泪了……
- 台风“圆规”将登陆 广东多地停课停工
- 哈尔滨市新增治愈出院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
- 西藏普兰边检民警:让孤寡老人迎来有“儿女”陪伴的温馨重阳节
- 上海率先出台《住宅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团体标准
- 吴谢宇称死刑“量刑太重”上诉 二审新增一名辩护律师
- 粤启动最高标准防御台风“圆规” 深圳珠海等多地停课停工
- 山西大同:受近期气温骤降影响 11日起陆续供暖
- 媒体记者赞开封古城墙夜景 宛如时空隧道式“穿越”体验
- 风雨无情,携手共“晋”
- 有助降低农业磷肥施用 科研人员在植物磷营养吸收上取得新发现
- 台风“圆规”给福建带来风雨影响 福建转移近3万人
- 生物多样性“家谱”扩容 杭州桐庐发现低危新记录种天目臭蛙
- 亲身感受技能魅力和力量 近40位外交官在沪“走进世赛”
- 福建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福州海警守护辖区渔船民安全
- 广西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 雷锋精神: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 风雨同舟 谱写抗洪壮歌
- 晋陕全力做好防汛救灾 恢复生产工作
- 哈尔滨多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
- 激流勇“晋”!一组谐音成语致敬山西
- 海河流域上游强降雨后泄洪 洪峰预计今晚进入天津
- 河南卫辉村民抢收蔬菜捐赠山西:俺分文不要
- 台风“圆规”致海南进出岛客运暂停
- “圆规”加强为台风级 将在海南琼海到陵水一带沿海登陆
- 为了百分之五的孩子:残疾儿童如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 关乎教育公平感 禁止收集家长职务信息该成为明规则
- 台风“圆规”将登陆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 “圆规”加强为台风级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 骗财、自杀、诱奸……四个关于“饭圈女孩”的故事
- 绥化“战疫”,有群“做好事上瘾”的年轻人助攻
- 这些“反诈App”,关键时刻或能帮上你
- 北京秋雨又上线夜间大部有小雨 15日起大风降温来袭
- 收养12个患病弃婴 在这个家庭亲情不一定与血缘联系
- 学生被家暴学校却保持缄默?强制报告制度还需更多配套
- 教培退潮,成人职教成为培训机构入局、转型热门选项
- 文化场馆活动 展现多彩魅力
-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 落马官员违纪违法:自认国企特殊 享乐放纵迷打球
- 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发布
- 1000度近视坐过山车致视网膜脱落 眼科专家:高度近视用力咳嗽、打喷嚏都有可能造成悲剧
- 家庭养老床位“无人照护如有人” 安装适老智能设备 24小时远程监护
- 3小时话剧《长安第二碗》浓缩40年来时代巨变
- 1738元机票提前10天退竟要扣1182元退票费
- 在“未来工厂”,老师傅变身“新工人”
- 面对气候变化,文物保护要有前瞻性
X 关闭
最新资讯
- 挪用公款并收受别墅 是否应并罚
- 国道244陕西留坝县武关驿段出现山体塌方
- 厦门做细文化遗产保护监督 联合会商促整改
-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四年试点受益的不仅是大熊猫
- 人工智能+3D打印,做出一口好“牙”
- 大熊猫的故乡藏着哪些“生物多样性”密码?
- 我国正式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转正”
- 郑州追征一网红600多万元税款 网络主播补税潮要来了?
- 成都中小学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 每周不少于1课时
- 161天减重31.2斤! 41岁癌症晚期男子惊艳健美大赛舞台
- 解密《长津湖》《火红年华》共同的DNA 以真实人物为原型
- 电价只降不升预期打破 限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
- 成都已建成783条“回家的路” 条条通往幸福
- 中外院士“智汇”成都 带来人工智能最新突破方向
- 车祸需赔5.3万余元,他打零工10余年终还清
- 野生象群对人类的信任在逐渐增加
- 北京东西城“罚教管”综合治理斑马线 机动车礼让渐成习惯
- 前三季度新登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178.49%
- 油荒气荒电荒频现,绿电能否扛大梁?
- “电荒”阵痛 电价松绑
- 山西临时救助受灾困难群众4.3万人
- 联想控股否认柳传志1亿年薪
- 对“应付检查式”消防品,不能应付式监督
- 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是简单粗暴“涨电价”
- 别轻易让杜嘉班纳在中国市场卷土重来
- 网红补税第一案曝光,大数据为税收公平赋能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涉及10省区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 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明日开幕
- 棉价创10年新高 牛仔裤变贵了
- “Z世代”用人机合作解放双手 开学“两件套”进阶
- 礼盒如何既有“面子”又不过度包装?
- 表达个性的出口 Z世代选车风格自成一派
- 都市青年生活态度:拥护“性价比之王” 向往田园生活
- 北京发布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共收录北京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596种
- 北京市城镇职工参保人员可自行变更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 北京经开区首次上线鼻喷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孩子“一喷一吸”完成疫苗接种
- 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有序放开 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保持不变
- 超市用糖果“找零”涉嫌违法
- 杜撰“名人名言”现象危害不容小觑
- 电价“能涨能跌”,放开与管住一样重要
- 食品营养标签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
- 北京今年空气质量创历史同期最优
- 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 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组进驻25家单位 22家信访举报方式公布
- 启动防汛防风Ⅱ级应急响应 海南三亚所有景区景点暂时关闭
- 能否把“老漂族”纳入“三孩”政策支持体系
- 抢票加速包不靠谱,平台应承担退赔责任
- 浙江杭州:让“全域无废”成为共同富裕“必备品”
- 台风“圆规”升级 福建漳州发布台风预警Ⅲ级
- 粤80个台风预警生效:全省多地停课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停运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