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道:文化赋能为西畴乡村振兴塑型铸魂

2023-07-05 15:18:53     来源 : 文山新闻网

原标题:文化赋能为西畴乡村振兴塑型铸魂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西畴县不断深化文化改革,充分发挥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相关资料图)

文化赋能,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挖掘、保护、利用好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截至2023年5月,西畴县共申报获批国家、省、州、县政府公布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8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省级保护名录4项,州级保护名录22项,县级保护名录1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38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

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和传承普及。全县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实施西畴县壮族传习馆、曼竜传习馆、上果传习馆、西畴精神实践中心非遗展厅等一系列非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族民间传统节假日,组织文艺队伍进行各类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在非遗项目所在地设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和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坚持深化非遗文化品牌打造。充分利用历年收集积累的西畴民间文化资源,挖掘创作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品文艺节目。编创的广场舞《水母鸡》在云南省首届 “大家乐” 广场舞蹈比赛荣获银奖,《舞动的花倮》《苗山舞韵》分别荣获铜奖;壮族民歌《春牛调》在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中获创新性声乐铜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渔鼓”参云南省第三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荣获汇演奖。策划拍摄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葫芦笙舞”“女子太阳山祭祀”非遗项目为主题《太阳的女儿》《神秘的倮人部落》《现代愚公》等微电影,不断擦亮西畴文化品牌,铸魂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带动,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是载体,坚持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角度考虑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非遗+产业路子。

依托国家级项目“女子太阳山祭祀”,对项目涵盖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的挖掘开发,在上果村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文创扶贫车间”,加工面塑、壮族笔筒等产品,销往省外,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积极开展非遗工坊和乡村工匠的认定、申报和培育扶持。认定第一批县级非遗工坊共有5个,申报认定为州级非遗工坊2个,挖掘上报了6名乡村工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州级项目“董马腊肉制作技艺”研发制作传统腊制品,传承人建立“笑眯眯合作社”,带动100余户农村群众养殖生猪,年销售量60余吨,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积极培育兴街镇“泡花刺绣”企业建立泡花秀非遗工坊,开展产品创新研发,设计的图案分发到群众手中开展刺绣工作,发往我国广西、泰国等地销售,带着群众增收。州级项目“壮族鸟衣”成立的“壮族传统服饰工作室”,制作的壮族服饰在云南省首届“赛装节”上获金奖,产品订单主要销往州内壮族聚集地和广西地区;西畴县水烟筒、土纸、油帽等特色民间工艺也逐步发展壮大,非遗文化逐步转向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围绕非遗文化,编制完善《文山西畴东昇公社岔河片区概念性规划》,打造岔河东升小镇溶洞群旅游区,持续开发打造文山出发——莲花塘乡、香坪山景区——兴街镇、冬瓜冲瑶族传统文化、三光景区、东升景区——西畴县县城——西洒镇汤谷村——鸡街乡么所、曼竜、下坝村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同时在三光旅游等景区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点,通过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铸魂,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度融合。

围绕文化节日,2023年在东升、汤谷、香坪山等景区举办“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暨西畴县第一届“美丽乡村·潮玩年货节”、2023中国·西畴女子太阳节暨西畴乡村文化旅游节、“美美文山·大地欢歌”西畴县“三月三”民族节系列文化活动、2023西畴县“坪寨古茶”区域品牌打造暨首届“坪寨古茶·鸟语茶香”文化雅集系列活动、2023云南西畴革机开秧节活动、中国西畴“荞菜节”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共吸引省内外游客5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有力促进了文旅市场快速恢复发展。

下一步,西畴县将持续深入推动文化赋能为乡村振兴塑型铸魂,统筹资源要素,强化服务保障,积极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富民兴县。(通讯员 许志敏)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